当一名矿工,曾是农村青年的梦想,既能进城,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。陵川县曾是我省的贫困县,从陵川县城沿陵辉公路再往前走,每隔十里八里就有一个村庄,那山那沟,弯弯曲曲,呈梯形状的耕地大的一亩多,小的一头牛都转不过身。一开春,壮劳力都到外面打工去了,出生在这里的王小虎也开始为自己的将来找出路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,煤矿基本上还是靠体力劳动出煤,煤矿招工都愿意到贫困落后的山区去,因为那里经济落后,人们能吃苦。汾西矿业柳湾矿第一次到陵川县招工,一听说能进国有大矿,还有老乡结伴,王小虎立即报名,一心只为有了工作后可以娶妻成家。
到了柳湾矿,王小虎被分配到掘进队,打眼、放炮、装车、钉道,一个班组八九个人,能掘进两茬炮就不得了了,一钩拉两个一吨的矿车,运输巷道距离远的要三四部绞车才能到,开绞车给信号,一靠打铃二靠摆头灯三靠高声喊叫,看不见听不着就得跑出去。下了班进澡堂洗澡却没有淋浴,“黑人”一进去从头到脚冲一遍就得一水池的水。
王小虎不但要工作还得操心家里的农活。那时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、分田到户政策,这让他犯了难,如果不种地,全家人无法维持生计,连温饱都没有保障;如果种地的话,家里没有一个合适的劳动力,交给谁他都不放心。王小虎一筹莫展,想不出个万全之策,即便口袋里有了点钱,心里还是不踏实,生活得磕磕绊绊。春种秋收,王小虎总要请几天假,回趟老家。一到春天,出见晨星归见月,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播种,剩下锄地锄草的事只好靠父母和妻子来做。等到秋天,他挥起锄头穿梭在田间地头,人挖牛犁,忙于耕作,再遇上个接连好几天的阴雨天气,粮食焖在地里,大丰收化为泡影。
当王小虎顺风顺水时,1996年煤炭市场开始萎缩,这批农协工被辞退了,每个人领上几千元钱作为回乡补助金。但回乡打工,得东奔西跑找活儿,干三五个月换个地方,工资还不能保证足额拿到手,王小虎满脸愁容,心里埋怨自己是个苦命人。
2003年,王小虎第二次到柳湾矿务工,过了而立之年的他深感责任重大,上有父母,下有孩子,一家七口人的开支全靠他。凭借前几年在矿上干过掘进工的一点基础,他被分配到掘进队,不过这次不是炮掘,改为综掘。
一切从头开始。王小虎读到初中就没有再上学,矿上队组要求员工每周五参加例会,每周在电脑上参加理论考试。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电脑操作,而且电脑不会给人情分,王小虎在电脑操作上下足功夫,在井下实践中甘当学生,每月出满勤,每班都干满点,辛苦了两年当上了班组长,连续五年参加矿上的综掘机司机比武,年年获得好成绩。成为班组长后,王小虎很低调,班前安全教育和安排工作实打实,警示教育和剖析事故案例必须找到根源和薄弱环节,把事故造成的危害给员工讲透,一段时间下来,他带的班是队里最棒的,工资是最高的,安全质量标准化排名第一。
如今,王小虎在陵川县城盖起了小二楼,炊烟袅袅如丝如缕,女儿已出嫁、儿子亦娶妻,虽然在子女身上花费了不少,可他不仅没有负担,还有退休工资、企业年金和住房公积金。他乐呵呵地说:“我感谢党,感恩企业,我很满足,真是没想到,我也过上了这么幸福的日子。”
(作者单位:汾西矿业设备修造厂)